陆远跟守城兵丁交代好后,就没在理会,他看向密密麻麻吵杂的人群喊道:
“安静。”
人群彻底安静后,陆远朗声道:
“本司房是皇帝陛下左膀右臂之一的东厂,下派湖广的招抚使。”
陆远等每个角落的番子传唱完毕,继续道:
(古代是没有扩音设备的,都是通过说一个句,等下属复读喊一遍,再继续讲一局下属喊一遍的传达到每一个人耳中。)
“本司房如今来到大治县,就是招抚你们。”
“皇帝陛下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就得知,整个大明帝国发生了大面积旱灾。”
“皇帝陛下非常担心你们这些老百姓能否度过旱灾。”
“所以皇帝陛下,下派了像本司房这样的官员到全国各地,一是为了监控旱灾的发展事态,二是为了在你们这些百姓有困难的时候给予救助。”
当陆远说到这里,下面的百姓彷徨的眼神瞬间明亮了起来。
有的人激动的开始在下面议论了起来,陆远挥了下手,番子赶紧制止了喧闹的人群。
等下面百姓安静后陆远继续道:
“此次救助分两个方式。”
“第一个方式,我们东厂会在你们挑选一部分人到东厂任职。被选中的人只要通过考核,就能正式加入东厂。”
“没有被选中也不用担心,因为还有第二个方式。”
“第二个方式,给你们每一个人三升粮食,这些粮食足够等到后续朝廷的救灾粮食到。”
“那个,那个...草民能问一个问题吗?”
陆远附近的一个蓬头垢面的瘦弱汉子畏畏缩缩的问道。
陆远并没像百姓想象中的发怒,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态度道:
“这位壮士请讲。”
“草民想问的是,如果朝廷后续救济粮没有怎么办?”
陆远眼中亮光一闪,他要的就是这样,稍一思索对着众人朗声道:
“这位壮士问得好,本司房告诉在场各位乡亲父老一个事实。”
“万历年间,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在百姓受灾的时候都有拨救济银子和粮食。”
“而且每次拨的救济银子和粮食都够你们在场所有人,包括在包裹你的小孩分到几斛粮食。”
“如果没有分到这样多粮食,那只有一个可能。被人贪污掉了!”
下面的百姓瞬间炸锅了,他们以前听说过太多因受灾没有得到救济饿死无数人事情。
对于这个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刻,站出来救助他们的人说的话有非常高的可信度。
在他们映像中都是官官相护。
这种能揭露官员丑陋面具的人一定是真真愿意为他们老百姓做主的好官。
陆远看差不多了,让番子们制止了喧闹道:
“如果有人真敢克扣你们的救命粮食,你们可以来我们东厂状告他。”
“你们当中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东厂是干什么的,那本司房就告诉你们,我们东厂是皇帝陛下监查天下官员设立的。”
“所以有什么涉及到官员的冤情都可以找我们东厂。”
“好了,你们现在都饿着肚子,还有人几天都没吃了,本司房现在就去购买粮食,先让你们填下肚子。”
“青天大老爷啊,谢谢司房大人,活菩萨啊.............”
话落,百姓们陆陆续续的跪下用无数种话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陆远看着感激自己的人群颇为满意,这就是厂督想要的效果,种子已经埋下,等待发芽的时候就行!
此时大治县门口。
陆远让告知县令的兵丁,正跟门口的儒雅中年书生样的人说着什么。
中年书生等兵丁说完,就快速向内堂走去。
在内堂县令家眷所住的院子内,一个发福的中年男子微咪双眼哼着小曲,享受着两个小丫环的按摩,不时喝两口小桌上的茶水。
就在这是一个声音在院外响起。
“县尊,学生有要事求见。”
中年男子猛得真开眼睛,挥退了两个丫环。
“进来吧!”
等中年书生走到他面前问道:
“师爷什么事?”
师爷赶紧上前附耳县尊说了起来。
县尊先是惊,不过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等师爷说完才道:
“东厂既然想招人就让他招,正好给我们大治县减轻压力。”
师爷担忧的插嘴道:
“就怕他们不只是招人!”
“哼,难道捅出个什么不成?再说上面的赈灾粮没下来,不是本官不救灾。”
“县尊小心无大错啊!”
县尊听师爷这样一说,沉思了会道:
“你说的有道理,你等会让人先把存在粮库的粮食运到几家粮商哪里,然后派人盯着点东厂的人。”
师爷领命而去。
在大治县县城内,陆远从一家粮商商铺走了出来。
这以已经是第三家了,每家粮商的价格都是一两六钱每斛,是平时的五六倍的之多。
陆远虽然早就猜到会这,但还对这些无良商人感觉到愤怒。
谨慎的陆远并没表达出什么,而是停下脚步对着身边人安排道:
“你们去四个人按刚刚的价格每人采购五十斛粮食。”
陆远看着四个领命而去的人,内心恶狠狠的想道:
“就让你们这些人享受最后富裕时光吧!”
河南开封府城外
此时开封府城外聚集了十多万受灾百姓,密密麻麻谁看了都会头皮发麻。
开封府城门处,城门紧闭,城上站着比平时多几倍的守城士卒。
城门口附近摆着几十口大铁锅,每个铁锅旁都站了几个维持次序的士卒,铁锅前则是一个个蓬头垢面的灾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