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的屯田队伍女人较多,妇人很热情的帮着姐妹们安排住处,前前后后的忙碌着,眨眼间,妇人变成了女人们的主心骨了。
当夜幕降临,妇人跟姐妹们围着篝火家长里短的聊着,很是融洽。
屯田点已大变,妇人当不再会被欺负了。
——
屯田规划中有大问题,李孟羲意识到农业生产这件事儿,根本就不是个人劳作,而极其依靠多人劳作。
拿种豆子来说,一人在前边刨坑,一人在后边撒豆,这是最高效的方法。
若是,一人既刨坑又撒豆,又慢又累。
还有,如曲辕犁,在缺少牲畜的时候,曲辕犁用人力也可以拉动,可要靠人力驱动曲辕犁,得一人在前拉,一人在后抚犁,至少还得两人协作。
本来的屯田规划是,把人力筛捡一番,老弱病残留在城里将来干点造纸织布的活儿,精壮人力派去屯田,同时,为了肢解乡土和宗族秩序,把人员散的七零八落的。
李孟羲本以为,最好的生产模式是,连家庭都不要,最好是一块屯田点,所有人都是孤零零一个,举目都是陌生人,这样,屯田之时,相互欺压之可能,就降到了最低。
一家欺负一个人,容易,孤零零的一个人欺负另一个人,不易。
可今日遇到的事,让李孟羲明悟,农业生产非是单人作业,需团队协作,过于零散的人力大不利生产。
解决此症结的方法,李孟羲熟思很久之后,他认为是,应该提高屯丁们的组织力和组织度。
就比如说,要是在军队里,要是下令让两两一组去耕田播种,那就绝无可能耕到一半,一人耍赖不干了。
组织度,和纪律,协作生产,这么一联想,李孟羲想起了一个或许可行的模式——农业集体化模式。
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56xs.net)汉末第一兵法家56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