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在宣布完这三件事情后,与众文武们一起共饮手中杯。
随后朱标自然也该离开了,在离开的时候朱标眼神示意朱樉。
朱樉见状当然明白,大哥这是有话要对自己说呀,于是不动声色静悄悄的连忙跟了上去,正巧他自己也有话想跟大哥说。
英武殿内的众文武见太子爷走后,自然是放开了吃放了喝,也没谁注意到朱樉的离开。
除了就坐在朱樉身旁的朱棡,他也已经猜到大哥为什么在走的时候要叫上二哥了。
话说大哥可真是急性子呀,这么急着就要给二哥安排上了。
原本以为父皇的性子就已经很急了,却不曾想大哥的性子比父皇还要急。
而且聪明的朱棡还敏锐的察觉到,这父皇的急跟大哥的急还不一样。
要说父皇的急吧,就是那种对某件单独事情的急,反正把这事儿处理好了就不急了。
而大哥的急,就感觉像是在搞某项大工程一般,一环套着一环,一步接着一步走的。
最关键的是还是有工期限制的那种工程,截止到某个时间点若是没搞完的话,就会面临极大的惩罚。
所以大哥就是一直都比较急,仿佛时日不多似的。
关于这一点,朱棡自己和刘璟是最有感触的了。
即便是以朱棡聪明的脑瓜子他也没想明白,大哥他一直以来究竟在急什么。
曾经有一次还和朱棡两人针对此事一起探讨过,得出来的一致结论就是,很可能是有一件什么大事一直在催促着大哥。
而这件大事事关大明国运,由不得不慎重。
至于这件大事到底是什么,朱棡和刘璟就是抠破了脑袋也没能想出个所以然来,后来也就懒得再多想了。
对于朱棡来说,从他懂事的时候起他就已然明白,像争皇位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在这时代发生的。
其实朱棡觉得这样也是好事,争皇位那多危险呀,稍不注意就是粉身碎骨尸骨无存的下场,日后能做个逍遥王爷不也挺好吗。
可问题是,这个父皇和大哥商议出来的封王制度让他多少有些难受。
若是没有什么功绩的话,这爵位竟然还不能传下去,非得立有功绩升得三株亲王及以上才能传承。
而且还是递减了,也就是说这一代立功了升为了三株亲王,但要是下一代没有立功升珠的话,这王位一样也会断掉。
是的,若是不出朱棡所料的话,大哥一定是叫二哥出来商量如何能立功升珠的事情了。
朱棡知道,长幼有序,等轮完大哥就该轮到他了。
所以他倒也不着急,再怎么说自己跟二哥也是嫡子,大哥不可能不给立功的机会的。
实际上在今日白天的时候大哥就曾问过他,有问他今后的打算。
当时朱棡就意识到,大哥这是在给立功机会了,而且还是那种可以长期立功的机会,不然就不会有此一问了,大哥直接安排就行了。
此刻见二哥跟着大哥走后,朱棡也陷入了沉思,自己应该选个什么事情来做呢。
最好是那种在未来的时间里可以升到七珠甚至是九珠的,这样往后几代至少也不用为继承爵位而担忧了,总不可能三四代人中连一个人才也没有吧。
若真是这样的话,那这爵位断了也罢。
想到这儿朱棡也不得不感慨老四的好命运了,这小子竟然混到军队里去了,若是中途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起码也是七珠起步。
是呀,说起立功来还有什么方式是比打仗来得更直接的呢。
但朱棡可不太想去当兵,那多累啊。
那么除了上战场的话,那便是镇守边陲地带了,不过这跟打仗又有多大区别呢,弃掉弃掉。
最后还剩下什么方式能立功呢。
“棡王爷,在想什么呢”
正当朱棡沉思之际,一旁的刘璟挪动着椅子靠近了些轻声问道。
因为常年一起在文华殿内处理奏折,再加上两人都很有智慧话题也能够聊到一块儿去,所以朱棡刘璟两人也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也没想其他什么”朱棡微笑着摇摇头道:“只是在想,是时候该将头上的珠数往上面升一升了,不过一时之间还没想到该从什么地方入手罢了”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儿呀”
刘璟听后揉搓着下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作为常年待在文华殿的人,他立马就理解了棡王爷之忧虑。
想要升珠就得立功,这满朝文武的谁不知道,平时有时候一些人还会时常聚在一起,议论着看到底是哪位亲王能够率先升珠,以成为大明第一位凭功绩升珠的亲王。
这珠字通朱字,倒也是意义非凡。
刘璟见到自己的好知己棡王爷也在为此担忧的时候,他的脑子也在飞速旋转着,丝毫不受周边嘈杂的气氛所影响。
常年待在文华殿的刘璟早就练出来了,平日在文华殿里就会时不时出现这样的场景。
片刻后,刘璟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再次看向朱棡说道:“棡王爷,我这里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不知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哦?是吗?”朱棡听见刘璟如此说道后,又转头看了看周围,见周围并未有人注意到自己后,便将脑袋凑到了他身旁,轻声问道:“孟光兄赶紧细细道来”
刘璟当即答道:“吾知棡王爷肯定是不想去上战场,否则也不至于如此忧虑,所以必须得想其他法子才行,吾这里倒是刚想到一件即便是不上战场也能立得大功的事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