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汤和的事情后,接下来继续处理剩下的奏折。
朱标打开这封由邓愈递上来的奏折,上面写的是关于处理宗族村落的事情。
大概意思是宗族族长们确实是稍有不甘心,所以联合起来意图抵制迁民。
规模最大的一次,附近几个县的宗族加起来超过十万人呢。
不过邓愈根据之前太子走前留下的命令,都已经派兵镇压了,只是出现了少许伤亡,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这有的人舒服太久了,特权也享受得太久了,都已经忘记什么是王法的味道了,那就让他们统统尝尝鲜。
说起邓愈来,朱标还记得,邓愈在洪武五年元月,也就是几个月后会出征广西。
广西诸蛮作乱,邓愈带着大军连克十八洞,又捕斩反叛者。
后来没过几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同年四月,邓愈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反抗势力。
孤军深入吐蕃腹地,追杀敌人至昆仑山,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
但在班师回朝的时候,在寿春因病去世,就和曾经的常遇春一样,在凯旋的路上逝世。
想到这儿朱标也不由感慨,这一辈的人真是将三代人的仗都给打完了。
结果却是没想到外人都打服了,最后自己人跟自己人又打起来了,真是世事无常。
朱标拿着奏折继续往下看,后面还有写到目前迁民进展良好,也没有什么反抗了。
还在奏折中赞扬了李祺一番,说他的分化宗族内部一策做得很好,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预计在今年年底以前就能基本让这些宗族消失,此后也不存在什么族长不族长的了。
朱标看到这儿轻轻一笑,只要铁了心要搞,就没有什么是搞不了的。
搞不了那都是借口,无能的借口。
于是朱标在奏折上写到,往南方持续推进。
估摸着推到江南最边缘地区的时候,广西也该反叛了,但时候刚巧顺路将广西平了就是。
只可惜的是北伐战场上便没有邓愈的身影了,虽然上一次也没有他。
批阅完奏折,朱标站起身来大大的伸了个懒腰。
奏折批阅完了以为一天就结束了吗,不,这新的一天才刚刚开始呢。
接下来便是繁忙的战备检查工作。
“张大伴,准备车驾,去军需局”
......
现在军需局的规模程度,可比前两年要大得多得多了。
如今叫军需局都有些显得小气了,就算是叫军需部也不为过,说不定以后还能给这里安排个尚书呢。
哦不,这得是太监才行,看以后有空在改一改吧。
首先是人手,新添的工匠何止十倍。
其次是材料,不知比上一年翻了多少倍。
最后是产出,大量的三眼火铳和佛朗机炮,成批成批从这里运出。
神机营早已配备齐全,剩下的又被批送往北平。
如今的北平,简直就是一座超大的后勤补给基地,近年以来积攒的所有物资全堆那儿了。
那里又有沐英镇守,也基本不会出什么岔子。
当然为此投入的银子和人力物资也肯定是少不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
朝廷每年要往军需局投入上千万两银子,其中包括铁料和火药等物资,而另外增长的人力成本那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也就这两年会有这样的投入,不然的话再来个两三年朝廷都会被军需局拖垮。
就因为这个局需局,都不知跟中书省那些官员开了多少会,商议了多少次了。
要不是父皇有着足够的威望,自己有着足够的理由,中书省那帮人恐怕早翻天了。
这个时候军需局的产出效率还不算是最高的,等明年开年后,北伐正式开始之时,那时候才是火力全开的时候。
运送这些火器和火药时,所需要的劳力不计其数,可用恐怖来形容。
朱标一想到这儿就感觉不寒而栗,要是有什么东西能够自己跑起来就好了。
但也没办法,多用些劳力也总比在战场上多战死些士兵要强吧。
“殿下,军需局到了”
朱标想得正入神,外面便传来了张保的声音。
军需局也算是常来的地方了,就算是拉车的马匹也该认识路了。
朱标下车之时,军需局管监陈汪早已在此等候。
“奴婢拜见太子殿下”
“免礼”朱标摆摆手道:“前段时间我让你们做的双眼短铳,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陈汪拱手道:“启禀殿下,大军都督府和亲军都督府,自正四品以上军官,都已经配备了双眼短铳,并且携带有二十颗弹丸”
“干的不错”朱标点点头表示很满意。
这双眼短铳的妙用,朱标自己那可是深有体会的,这一回来当即就给军需局下达了这条命令。
“殿下请”
陈汪可不接这话茬,当即伸手示意殿下进入军需局里检查火器制造的情况。
这是太子殿下每一次前来必上的一道菜,陈汪都已经习惯了,要是哪次殿下说不进去检查了那才感到奇怪呢,
同时对殿下的坚持那也是心服口服,因为军需局内部打造火器的地方,温度很高,环境相对也很差。
一般的达官贵人们,谁愿意到这儿脏不拉几的地方来啊。
可是太子殿下身为天底下最尊贵的几个人,他都从未嫌弃过,实属让陈汪感到震惊。
朱标在陈汪的带领下,向军需局内部走了进去,此时内部的设置与当初第一次来的时候,已经是大不一样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